现如今无人机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一大利器,因此,如何对无人机进行反制也是各国研究的大方向,而其中,激光武器就是最受欢迎的。
根据官方透露的资料显示,日美两国早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激光武器,日本的可以攻击1200米以外的目标,美国的则可以打到3000到5000米。
那么中国的激光武器的威力是多少呢?
如今的天空下,无人机像一群“不速之客”,不仅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暗藏危险。
不过别担心,虽然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不小,但激光武器同样可以对其进行打击。
根据11月14日新华网报道,前段时间意大利莱昂纳多集团美国子公司公布了最新的车载多层反无人机系统样机。
这款车载多层反无人机系统样机拥有小型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半球雷达和360°摄像头,它们就像瞭望哨,日日夜夜盯着天空,不管无人机藏在哪个角落、飞得多鬼祟,都能敏锐地发现。
一旦瞅见可疑“飞影”后,他们就会立马对其进行锁定,把目标信息传给系统,全程紧紧跟踪,一刻也不放松,绝不漏过一丝动静。
还有个“好帮手”叫“泰坦”SV射频传感系统,装在车体前部,它跟雷达、摄像头默契配合,多双“眼睛”一起盯着,无人机想偷偷摸摸搞事情,门儿都没有。
最亮眼的是那26千瓦激光武器,在车体后顶部的可伸缩支架上稳稳待着。
一旦接到指令,它就会发出强光射向目标,3至5千米内的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碰上这光,要么瞬间“失明”、迷失方向,要么直接被高热量烧穿、坠毁,化为一堆废铁。
要是激光武器还不够,旁边还有“神箭手”——70毫米激光制导火箭弹。
在车后左侧顶部半伸缩支架上严阵以待,射程最远可达5千米。
这火箭弹经过特殊优化处理,能精准冲向无人机,能一瞬间把无人机炸得粉碎。
如果2千米内有无人机撒野,车体前部R400系列遥控武器站里的30毫米自动加农炮和M240B机枪就派上用场。
它们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立马开火,用密集弹雨把无人机打成筛子,让其报废。
除了美国,日本也没闲着,在激光武器反无人机这条赛道上,一路紧追快跑,有了实打实的成果。
2011年,那时候日本就瞅准了高功率激光的潜力,大手一挥,启动了高功率激光项目。
科研人员们历经十多个春秋,埋头在实验室和试验场,一次次调试、改进,终于在2023年,让10千瓦级激光武器原型闪亮登场”。
要说这成果最亮眼的展示,还得是日本自卫队成立70周年那场阅兵式。
在众人瞩目中,一辆威风凛凛的8乘8大型卡车缓缓驶来,车斗上稳稳驮着个方形箱子,箱子里就放着他们的秘密武器。
在箱子顶部安装着的激光器,功率达到10千瓦,面对4轴小型无人机,可以做到轻松面对。
一旦锁定1200米外的无人机,短短2到3秒,它就可以发射激光,强光所到之处,无人机瞬间被高热量击中。
零件被烧得焦黑、电路被烧毁,失去动力变成一堆没用的残骸。
日本这款激光武器小巧灵活,装在卡车上,能快速开到需要防护的地方,不管是海边港口、城市边缘,还是郊外军营,一停下车,开启设备,就能给低空撑起一把“防护伞”。
虽说现在还只是原型阶段,但科技发展的脚步不停歇,未来再提升功率、扩大防御范围、缩短反应时间都有可能。
到时候,低空这片“战场”,有它镇守,那些不安分的无人机可就不敢肆意妄为。
那么看完美国和日本的,中国的激光武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
2014年的美国凭借在前沿科技领域先期发力的优势,手握一些先进军备成果,在激光武器研发上颇为自得,仿若站在了军事科技“华山之巅”,俯瞰四方。
可谁能料到,仅仅十年的光景,局势就如同被一双无形却有力的大手悄然扭转。
在激光武器这片高科技“战场”上,中国凭借厚积薄发之势,异军突起,上演了一场无声却震撼的“科技逆袭记”。
这背后,是无数中国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成的磅礴力量。
那些日日夜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科研团队对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反复钻研,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样机改了一版又一版。
遇到技术瓶颈,没人轻言放弃,从基础理论的深挖,到关键材料的攻坚,从光学系统的精研,到能量控制的优化,一步一个脚印。
举国体制更是发挥了强大效能,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紧密携手,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协同运转。
就这样,中国的激光武器有了极大的进步。
前段时间的珠海航展上,便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激光防空武器蓬勃发展的热度。
在珠海航展上,不同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宝贝”,LW-60、光箭21、光箭11E等激光武器一一亮相,琳琅满目,恰似一场高科技武器的“群英会”。
就拿LW-60来说,它可堪称低空防御的“猛将”,那高达60千瓦的功率,就是它克敌制胜的“底气”所在。
在6公里的距离上,面对来犯无人机,它直接施展“硬功夫”,发射出的高能激光束精准命中目标。
而在10公里之外,它又有一手“软妙招”,强光直击敌方光电设备,让探测器失灵、摄像头作废,使其无法窥探我方机密信息。
LW-60激光武器系统更是把诸多技术优势集于一身。
它的精确制导堪称一绝,就像给激光束装上了“智能导航”,不管无人机如何左躲右闪、变换轨迹,都能紧紧咬住,误差极小,一击即中。
机动性上它能快速奔赴任务地点,适应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不管是沿海滩涂还是山区高地,一到现场,便能迅速展开、进入战斗状态。
更妙的是,它摆脱了传统弹药“打一发少一发”的局限,只要能源充足,便能持续发射,“弹药”近乎无限。
而且手段多样,软硬兼施,既可以用硬毁伤让敌机粉身碎骨,又能用强光干扰让敌方设备陷入瘫痪,依战场形势灵活切换战术。
在科技的广袤赛场上,激光武器领域恰似一片波涛汹涌的“热海”,各国千帆竞渡,竞争态势时刻变幻,容不得半点懈怠。
虽然说中国在激光武器研发上实现重大突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技术优势这东西,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绝非能稳稳坐享的“铁王座”。
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美国和日本,那可都是科技领域的“老牌劲旅”,家底厚、人才多,眼瞅着被中国赶超,怎会甘心落后、停下追赶的脚步?
美国本就有着深厚军工根基,科研投入向来手笔极大,看到差距后,必然会调集顶尖资源,从高校科研精英到军工巨头企业,全力攻克激光武器现存短板。
日本向来擅长精细钻研,对新技术有着“咬住不放”的执着劲儿,凭借在电子、材料领域的专长,不断打磨激光武器性能,优化零部件、提升能量转化率,试图弯道超车。
所以中国绝不能被眼前成绩迷了眼,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像过去几十年那般,继续埋头苦干,扎根实验室、奋战在试验场,深挖技术潜力。
展望未来激光武器发展之路,那可是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
首要目标便是整体作战效能的大幅跃升,这好比把一个士兵从训练有素打造成“全能战神”。
如今激光武器功率越大越“能打”,可供电设备常拖后腿,又笨又重,未来得研发像小巧充电宝却能量惊人的供电装置,让激光武器能灵活奔赴任何战场,山地、海岛,说走就走。
高效散热方案也不可或缺,激光发射产生的高热影响武器持续作战,得设计巧妙散热通道、采用新型散热材料,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
归根结底,在当今世界,掌握尖端科技,就是掌握国际舞台话语权。
激光武器的优势,绝非只是一件厉害武器这般简单,它是中国科技实力厚积薄发的明证。
从基础科研扎实积累、到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从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输送“智慧血液”,到举国体制凝聚磅礴力量。
这一路,凝聚无数心血,未来,更要以奋进之姿,在科技浪潮里稳立潮头,守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让那束高科技之光,永远照亮祖国的安稳天空。
下一篇:没有了